You Don’t Need to Be Sick to Feel Burnt Out Here’s Why

share

我沒生病,為什麼還覺得累?

文章發布日期:

許多人以為:「心理健康=沒有憂鬱症/沒有焦慮/沒有精神疾病」,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早已不是這麼簡單的二分法。世界衛生組織與心理學家告訴你:心理健康不是零與一,而是可以每天練習的能力。

如果你的心理是一顆電池,現在還有幾 %?

  • 最近的你,是早上起床就覺得煩,還是通勤時只是「機械性地把自己送去上班」?
  • 明明跟人聊天、開會、合作都還算順暢,但內心總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空虛感?
  • 偶爾會想:「我也沒有生病,為什麼還是覺得撐得很辛苦?」

如果你曾有這些感覺,不代表你「心理有問題」。相反地,這表示你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了。

心理健康不是「我沒問題」,而是「我有能量應對生活」

WHO(2018)指出:

心理健康是一種健康狀態,在其中人能發揮潛能、能應對日常壓力、能有效工作,並能為社群做出貢獻。

  • 心理健康不是「沒有痛苦」,而是 「即使生活有壓力,我仍有能力去面對」。
  • 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持續維持的能量。
  • 就像手機電池,需要定期充電,偶爾過熱也要降載,不然電量再高也會突然「整支當掉」。

衡量心理健康的 6 大指標,你符合了幾項?

心理學者Ryff & Keyes(1995)提出「心理健康六大構面」:

構面意思日常自我檢查問題
自我接納 Self-acceptance能接納自己的優缺點我可以對自己說「已經做得很好了」嗎?
人際連結 Positive relations有穩定、信任的關係最近有人讓我感到被支持/被理解嗎?
生活目標 Purpose in life有推動自己往前的力量我現在努力的事情,對我來說有意義嗎?
環境掌控 Environmental mastery能管理生活大小事雖然忙,但我大致掌控得住生活嗎?
獨立自主 Autonomy能做自己認同的選擇我做的決定是出於「我願意」,還是「怕被說」?
個人成長 Personal growth感覺自己仍在進步最近一次覺得「有學到東西」是什麼時候?
Ryff & Keyes(1995)「心理健康六大構面」

這 6 項不需要全都符合,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目前哪一塊比較薄弱,哪一塊可以用來補充能量。

那我怎麼知道自己「心理需要支援了」?

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成年人有 23.5% 有失眠困擾,而企業 ESG 調查也發現 7 成上班族感到長期疲勞與壓力

你不需要等到崩潰、消耗殆盡才算「需要心理支援」,其實以下狀況出現頻繁,就代表你的心理電池正在耗損,該採取行動了:

  • 明明睡很久,還是醒來就覺得累
  • 以前感興趣的事情,現在只覺得「懶得動」
  • 人際互動正常,但內心越來越冷感
  • 情緒不是大哭大鬧,而是「完全提不起勁」

這些不是弱,而是 心理電量在提醒你:「需要被補充了。」

心理韌性可以練習嗎?可以,而且不需要靠「正能量口號」硬撐

我們常被教導「要想開一點」、「要正面思考」,但研究顯示,真正有效的心理韌性培養方式,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建立「可重複的小練習」。

以下是每日的 Wellbeing 小練習:

  • 每天回答自己一句:「今天我有哪一件小事做得不錯?」
  • 規律讓自己「跟值得信任的人說話」
  • 有意識地讓自己接近「有正向循環的人或環境」
  • 面對壓力時,不是撐住,而是問:「我需要誰一起處理?」

心理韌性不是靠忍,而是靠「連結」「覺察」「選擇」慢慢養成。

如果一個人靠自己撐不住,什麼時候需要尋求 EAPs 或專業協助?

在職場中,心理電量不應該只依賴個人意志力。許多企業已導入由 Belayer EAPs 提供的數位化員工協助方案,(EAPs,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讓員工在面臨工作壓力、家庭議題、情緒困擾或人際衝突時,有多元管道並在保密的情況下獲得支持。

你不需要等到消耗殆盡才使用 EAPs。你可以在:

  • 覺得「沒有方向」時
  • 覺得「想好好活著,但不知道要怎麼調整」時
  • 或只是「想有人一起釐清自己現在的狀態」

去談談吧,這些行動都是邁向健康的開始…

心理健康不是孤軍作戰,是「有人接住你」的狀態

如果你的心理電量正在閃黃燈,請記得:

尋求協助不是軟弱,是一種成熟的負責任。

你不需要每一次都靠自己撐過去。你可以選擇讓自己在「身心還正常運作」的時候,就開始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

打造有韌性的職場,從建立支持系統開始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如何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與韌性,歡迎與 Belayer EAPs 討論如何建立專屬於你們企業的 Wellbeing 支持系統。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看見無聲的求助:CEAP®專家教你看懂員工的求救訊號

    看見無聲的求助:CEAP®專家教你看懂員工的求救訊號

    壓力不再只是「偶爾忙一下」,而是來自各個方向一起湧上來,其實…

  • 我沒生病,為什麼還覺得累?

    我沒生病,為什麼還覺得累?

    許多人以為:「心理健康=沒有憂鬱症/沒有焦慮/沒有精神疾病」…

  • 拍照也能減壓?正念攝影的三種方法,帶來專注與療癒

    拍照也能減壓?正念攝影的三種方法,帶來專注與療癒

    所謂的 正念攝影,不是要拍出完美的作品,而是透過鏡頭學會停下…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