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建樟 職能治療師/ Belayer EAPs 健康顧問
你的孩子常常上課不到幾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東摸西摸?或是寫作業寫到一半就分心,忘了自己正在做什麼?這些情況常讓爸媽和老師頭痛,直覺反應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然而,「注意力」其實不是單一概念,而是一個包含不同種類、持續時間與影響因素的複雜能力。要真正理解並幫助孩子,我們需要先釐清注意力的面貌,以及背後可能的原因。
學齡前各年齡層的注意力時間長度

注意力的種類
- 集中性注意力:是最基礎的能力,當環境出現任何的訊息,包括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我們一接收到然後能出現反應。
- 持續性注意力: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同一刺激上,並維持一段時間。
- 選擇性注意力:面對許多的訊息刺激來源,我們是否能夠選擇到正確的訊息,並且加以處理。
- 分散性注意力:精神同時集中於兩項或兩項以上活動的能力。
- 交替性注意力:在不同的目標物之間轉移注意力,並且完成一件任務。
注意力訓練策略
玩得夠、動得多
孩子的大腦與身體就像「能量發電廠」,需要足夠的感官刺激與活動來維持專注。當孩子有足夠的遊戲與運動時間,大腦的血流與覺醒度提升,更能在需要專心的時刻集中注意力。這也是為什麼課堂中適度的肢體活動或課後運動,對提升專注表現有很大幫助。
調整警醒度
注意力表現與「警醒度」息息相關。過於疲倦或過度興奮,都可能讓孩子難以專心。父母或老師可以觀察孩子的狀態,適時透過小休息、深呼吸、伸展動作或環境調整(例如減少噪音、光線調整)來幫助孩子回到最適合專注的狀態。
足夠動機
對孩子而言,有趣或有意義的事情自然比較能吸引專注力。若能將學習任務轉化為遊戲,或與孩子的興趣連結,專注時間往往能延長。同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正向回饋,也能幫助孩子建立「專注有收穫」的經驗。
一次一件事
多工處理對孩子的注意力是沉重的負擔。家長或老師可以協助孩子將任務分解,明確告訴他「現在先做這一件,完成後再進下一步」。透過逐步完成,孩子不僅能維持專注,也能獲得成就感,進而增強持續的動力。
適當協助
每個孩子的注意力發展程度不同,有些孩子需要額外的支持。這可能包括提醒、建立清楚的規範、使用視覺提示(如圖片或清單),甚至在必要時提供專業的職能治療介入。適度的協助並不是替孩子完成任務,而是提供「輔助輪」,讓孩子逐漸學會如何自己維持專注。
注意力小遊戲
- 視覺注意力:爬格子、走迷宮、連連看、找找不一樣、…
- 聽覺注意力:一二三木頭人、蘿蔔蹲、聽聲辨位、…’
- 桌上型遊戲、藝術手作、音樂律動、…
認識作者
│李建樟 職能治療師(職字第002275號)、勞工健康服務醫事人員
│現職:港湖沐晨職能治療所 負責人
│專長領域:職能治療、長照專業服務、早期療育、延緩失能失智師資、芳香療法、韓式蠟燭手作教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