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Focus to Resilience Building Self-Renewing Workplaces

share

從注意力管理到心理韌性,打造現代職場的自我修復力

文章發布日期:

在資訊爆炸時代,真正的資源不是時間,而是「專注力」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原本想專心處理重要任務,卻一不小心被手機通知、電子郵件、會議邀請牽著走,最後一天結束時,卻發現最重要的事情沒能完成?這不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更是一場「注意力」的角力戰。

有美國心理學之父著稱的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的經典名言:「My experience is what I agree to attend to.」(我的人生經驗,其實是由我選擇專注的事物所組成的。)在數位資訊無孔不入的今天,我們的注意力早已成為最珍貴的資源。誰能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誰就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然而,在壓力高張、工作碎片化的職場中,要維持專注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結合「注意力管理」與「心理韌性」的實務策略,正在成為職場健康的重要關鍵字。

注意力管理是壓力管理的第一步

1. 注意力決定你的工作節奏與心理狀態

我們每天都在選擇要將注意力放在哪裡,是處理不斷跳出來的郵件?還是投入對你真正重要的任務?這些選擇影響了我們的專注程度、完成品質與壓力感受。若長期被干擾牽著走,容易讓一天過完卻感覺「忙但沒完成什麼」,工作滿意度與效率也會受到影響。

2. 現代職場的「隱性壓力源」:過度分心

Belayer EAPs 在服務中觀察到,許多台灣職場工作者即使身體上未出現過勞狀況,卻經常反映出「疲憊」的感受。這種疲憊感往往不是來自工作量本身,而是長時間處於注意力分散、頻繁切換任務的狀態。當大腦資源不斷被拉扯,容易導致焦躁、效率下降,也讓人對工作壓力更為敏感。

實用的注意力管理技巧:為自己創造「選擇」的空間

1. 控制外部干擾:回到你可以掌控的事

  • 關掉通知:將手機設為靜音,避免被「即時訊息」綁架你的時間。
  • 劃定專注空間:使用耳機或設定「請勿打擾」時段,減少他人干擾。
  • 創造安靜時段:與團隊協調固定的「無會議的深度工作時段」,提升集體專注品質。

2. 調整內在思維與行為:訓練你的大腦

  • 單工處理任務:一次只專心完成一件事,避免同時打開多個視窗。
  • 設定專注與休息節奏:建議每 25 至 50 分鐘專注工作後,安排 5 至 10 分鐘的短暫放鬆。
  • 學會「擱置想法」:當腦中冒出其它想做的事,先寫下來,專心完成當下任務後再處理。

這些技巧不只是效率工具,更是讓我們在日常中慢慢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減少無力感與倦怠感的累積。

心理韌性:當專注力被打斷,你如何快速恢復?

1. 什麼是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一種面對壓力、挫折或突如其來變化時,能夠快速調整、復原,甚至從中成長的內在能力

它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透過練習建立的一種心理肌肉。想像你大腦裡有一片草原,平時隨風而動,但當你跌倒時,它會溫柔地接住你,減緩衝擊,甚至為你復原提供養分。

2. 韌性與壓力管理的關係

有心理韌性的人,遇到困境時,不會一味責怪自己或環境,而是能將注意力從「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轉向「我現在可以做什麼?」

這種思維的轉換,不只讓我們減少焦慮與無力感,也能更快地回到正軌,把分心與中斷視為過程的一部分,而非失敗的證明。

推薦閱讀職場上具有心理韌性的人會做的6件事情

從「被動堅持」到「有力量的自我修復」

在實務中,Belayer EAPs 觀察到,仍有許多員工傾向將壓力視為必須咬牙忍耐的任務,直到情緒爆發或身心出現警訊時才考慮尋求協助

但心理韌性教會我們的,不是要成為「不倒的鐵人」,而是允許自己有情緒波動,有彈性地應對人生的風浪。更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去除對心理支持資源的誤解與污名,尋求協助,並不代表你「有問題」、「撐不住」,而是你願意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任。許多企業 HR 或員工仍誤以為使用 EAPs 就是「有病了才要用、很嚴重了才需要」,這樣的觀念容易阻礙早期照顧與預防。

事實上,心理支持就像是給自己的心理保養,是一種主動照顧自己、預防壓力累積的智慧選擇。透過適當的支持系統(如 EAPs)或同儕陪伴,每一次的不穩,都是下一次站穩的養分。

打造專注 × 韌性的職場心理肌力

以下是 Belayer EAPs 建議可落實的職場實踐方式:

1. 個人自我照顧

培養早晨或夜間的「數位斷捨離儀式」、每日10分鐘無干擾專注練習。

2. 團隊管理

設立「深度工作時段」、鼓勵一對一關懷對話而非僅討論工作任務。

3. 組織支持系統

提供EAPs支持資源、導入心理韌性訓練課程、建立主管培訓與轉介流程。

4. 組織文化建構

營造具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鼓勵表達情緒與求助、將心理健康視為團隊共同責任。

專注,是現代職場最珍貴的自我照顧行動

當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我們不只是提升工作效率,更是重新掌握生活節奏與內在穩定的力量。而當我們練習心理韌性時,我們讓自己不再是環境的受害者,而是有能力「在壓力中選擇回應方式」的行動者。

現代職場需要的,不只是快速應變的能力,更是能在多重干擾中找到內在節奏的人。如果你也在尋找更穩定的自我狀態,或是想為團隊導入心理韌性訓練與EAPs支持,Belayer EAPs 願成為你最專業的後盾。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面對失望,我們可以更有力量:10 個轉化情緒的自我修復策略

    面對失望,我們可以更有力量:10 個轉化情緒的自我修復策略

    失望在職場中屢見不鮮。無論是被忽視的貢獻、被誤解的溝通、還是…

  • 從注意力管理到心理韌性,打造現代職場的自我修復力

    從注意力管理到心理韌性,打造現代職場的自我修復力

    在資訊爆炸時代,真正的資源不是時間,而是「專注力」:原本想專…

  • 不讓沉默逼走你的好人才:職場霸凌正式入法

    不讓沉默逼走你的好人才:職場霸凌正式入法

    在面對職場不法侵害問題時,保護與支持受害者是企業不可忽視的責…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