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raining to Energizing: Meetings People Want to Attend

share

開會不再「耗電」:打造讓人想參加的高效充電時光

文章發布日期:

從「撐完一場會議」到「走出來反而更有精神」,其實只差一個好設計。

開會為什麼這麼累?

如果你每次開完會都覺得腦袋被榨乾、待辦清單卻多了一長串,那你不是一個人。

根據《Microsoft Work Trend Index》調查,全球有高達 8 成員工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或精力完成工作,而「低效會議」就是元兇之一。現在職場會議有幾個「高耗電」特徵:

  • 簡報文字密到讓眼睛想罷工
  • 資訊多到像灌輸式餵食
  • 臨時加開(57% 是沒有正式邀請的會議)
  • 10% 甚至在最後一刻才排定,還常沒有明確目的

結果就是,會議沒解決問題,還多消耗了團隊的時間與心力。

看不見的成本:你的能量正在被「會議」偷走

對主管和員工來說,最大的隱形壓力之一,就是失去對時間的掌控感。當行事曆滿滿都是會議,甚至沒有中場喘口氣的空檔,下班時那種「被耗到空」的疲憊感,絕對不只是心理作用。

更慘的是,會議效率差、工作又被不斷打斷,讓 52% 的主管和近一半員工覺得每天的工作狀態混亂又零碎。

我們可以讓會議變成「充電站」

好會議,不只是「開完就好」,而是開完會後大家能更清楚方向、互相連結、甚至帶著一點動力回去工作。要做到這點,「活力領導力(Vital Leadership)」是關鍵。領導者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能量,才能在會議中注入四種「活力電源」:生理、心理、情緒、精神。

4種會議「活力充電」設計法

生理活力:身體要醒腦袋才醒

如果開會像坐長途車卻不下車伸伸腿,你的專注力很快就會「死機」。補充水分、動一動、換個空間,都是讓會議保持清醒的必修課。

  1. 會議中加個「站起來伸展」的 Break
  2. 試試戶外會議、站立會議或邊走邊談
  3. 開會可喝水、吃點心,別讓血糖跌到谷底
    效果:不讓身體先罷工,專注力自然撐得久。

心理活力:先告訴我為什麼要聽

缺乏目的的會議,最讓人感到時間被浪費。會議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意圖,才能激發思考與投入。

  1. 明確會議目標與成果,事先告訴大家
  2. 丟出有挑戰性的議題,而不是抄會議紀錄
  3. 控制時長,會議與會議間留 5-15 分鐘空檔
    效果:腦袋清楚、注意力集中,不再精神放空。

情緒活力:讓人想參加的氛圍

讓會議不只是傳達資訊或處理問題,而是成為建立信任與連結的空間。

  1. 在會議中創造交流空間,而不是單向灌輸
  2. 注入幽默、感謝、小遊戲或暖場問答
  3. 讓每個人都有發聲機會
    效果:參與度與情感連結上升,氣氛不再像告別式。

精神活力:讓人知道為什麼重要

團隊成員需要知道:這場會議對整體有何意義?我們正在為什麼努力?這能激發更深層的投入感。

  1. 說明會議如何推動團隊與組織目標
  2. 把內容連結到公司的使命與價值
  3. 鼓勵大家帶著真實與最佳狀態來參與
    效果:工作更有意義,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自我檢查:你的會議有沒有在「充電」?

想想你最近參加的會議:

  • 哪些讓你更有方向與動力?
  • 哪些只是時間黑洞?
  • 如果只能改一件事,讓會議更有活力,你會選什麼?

會議不該是工作中最消耗的時刻,而應該是讓團隊對未來更有共識、更有行動力的「加油站」。

當領導者懂得在會議中注入生理、心理、情緒與精神四種能量,不僅能提升效率,也能讓團隊走得更久、更穩。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主管的高 EQ 對應法:打造「支持中帶責任」的學習型職場

    主管的高 EQ 對應法:打造「支持中帶責任」的學習型職場

    在職場上,不論是基層員工還是主管,都無可避免會犯錯。錯誤不是…

  • 開會不再「耗電」:打造讓人想參加的高效充電時光

    開會不再「耗電」:打造讓人想參加的高效充電時光

    如果你每次開完會都覺得腦袋被榨乾、待辦清單卻多了一長串,那你…

  • 【彈性工時不彈性?】你的彈性工時,正在偷偷「燃燒」你嗎?

    【彈性工時不彈性?】你的彈性工時,正在偷偷「燃燒」你嗎?

    對很多上班族來說,「彈性工時」聽起來超讚。想像一下,你可以白…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