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次升遷機會談起:「原本以為這次升遷輪到我了,結果名單一出來,完全沒有我的名字。」阿杰是一名在職場表現穩定的中階主管,對自己的投入與成果相當有自信,卻在近期的晉升審查中遭遇落選,讓他深感失望與挫折。
其實,這樣的情境在職場中屢見不鮮。無論是被忽視的貢獻、被誤解的溝通、還是與預期不同的結果,「失望」是每個職場人都會經歷的情緒之一。重點不在於是否會失望,而在於我們怎麼與失望共處,並從中找到成長的力量。
1. 承認你的情緒,而不是壓抑它
很多人習慣把失望藏在心裡,裝作沒事,但長期壓抑可能會轉變為怨懟或倦怠。試著停下來感受自己內心的情緒可能是悲傷、氣憤、受挫或不甘。命名情緒,是讓大腦重新獲得掌控感的第一步,有助於你用更清晰的方式理解自己的感受。
2. 先冷靜一下,再做反應
失望出現的當下,常常伴隨強烈情緒,這時候很容易衝動回應或誤判局勢。建議先「暫停」一下:不要急著回信或回應訊息,給自己一些時間釐清思緒,讓回應更專業也更有力量。
3. 從責怪轉向好奇:發生了什麼?
責怪自己或他人,短時間可能讓你宣洩情緒,但無助於解決問題。試著將念頭轉為探索與學習:「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我在哪個環節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從中學到什麼?」這樣的心態讓你持續前進,不會困在負面情緒中。
4. 釐清事實,避免誤解放大失望
我們有時候會因為「誤會」而感到沮喪,像是以為自己被忽略,結果是對方資訊未同步。試著問清楚:「這次人事決策的考量是什麼?我是不是漏看了溝通的細節?」事實釐清有助於讓你從情緒中跳脫出來,看清全貌。
5. 換個角度重新解讀
「我是不是失敗了?」這種自我質疑在失望時很常見。但你也可以試著轉念:「這次不是終點,或許是轉彎的契機。」重新框架(Reframing)是減輕情緒強度的有效策略,也幫助你看到更多選項。
6. 調整你的期待值
我們有時候會對事情有「默默的期待」,卻從沒真正溝通過。與其一再失望,不如問問自己:「這個期待有說出來嗎?對方知道我的想法嗎?」職場中的期待若能對齊、具體、可對話,就能減少誤解與落差。
7. 找人說出來,不要自己悶著
悶著不說只會讓情緒越滾越大。找一位你信任的同事、導師,或是使用公司提供的EAP員工協助方案,把事情講出來。當你被理解時,就比較容易從情緒中抽離,找回客觀與力量。
8. 保護你的自信心
職場上的一次挫折,並不代表你整體的價值。不要讓一個片段的結果,否定你所有的努力與專業。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同事的正向回饋,幫助你記得:你的價值,不會因一次失望而被抹去。
9. 聚焦在你能控制的行動
你無法控制他人的決定或組織的變動,但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方式。與其陷入無力感,不如轉向建設性行動:學習一項新技能、爭取一次回饋、設定新的目標,都是讓自己穩定下來的實際做法。
10. 找回你的初衷與熱情
有時候,失望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還喜歡這份工作。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當初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重新連結到你的使命感與熱情,有助於你從失望的情緒中抽離,回到長遠的職涯視角。
失望不是結束,而是轉化的開始
每個人都會在職場中遇到不如預期的時刻,這是成長的一部分。重點不是避免失望,而是用健康的方式面對與處理,讓它成為你職涯與心理韌性的重要養分。
若你在工作上經歷情緒低潮或需要傾訴與討論,Belayer EAPs提供一對一支持服務,陪你一起釐清困惑、穩定情緒,走出新的方向。
延伸閱讀: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