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Microaggressions: What Gen Z Wants at Work

share

Z世代眼中的職場安全是什麼?不可忽視的心理安全與微歧視管理

文章發布日期:

當職場安全不再只是「不受傷」

職場安全的概念正在快速轉變。對於年輕一代,特別是 Z 世代(1997 年後出生者),安全不僅僅是防止物理傷害,更包括心理安全、情緒尊重與社會公平。他們對職場暴力、騷擾與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的敏感度遠高於前輩,並期望雇主能主動建立包容、透明的文化。

根據 Traliant 的《2025 State of Workplace Harassment Report》,超過半數的 Z 世代員工曾目睹騷擾事件,零售業中更有近 49% 的 Z 世代員工在過去五年內目睹過職場暴力。這顯示出他們對於職場安全的定義更為廣泛,涵蓋了微歧視、不公平對待和攻擊性行為等。

什麼是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

微歧視是指日常生活中不經意表現出來的言語或行為,帶有貶低、偏見或刻板印象的意味。雖然多數出自無心,但往往會讓被指涉的人感到被冒犯、被忽略或被貶低。

為何 Z 世代對「職場安全」有不同期待?

心理安全與情緒尊重成為核心

Z 世代在數位時代成長,對心理健康與情緒安全高度重視。他們期望在工作中能自由表達意見,無需擔心報復或負面評價。 對他們而言,心理安全感不只是「不被責怪」,更是能安心提出不同看法、坦承困難、甚至表達脆弱而不會被貼標籤的環境。

微歧視與非正式騷擾的敏感度提升

對 Z 世代而言,微岐視、不公平對待和攻擊性行為等非正式騷擾行為同樣嚴重。他們也更傾向於識別非員工的騷擾者,如顧客、供應商或病患。

重視「即時回應」與「被看見」的安全機制

Z 世代成長於即時反應與數據可視化的環境中,對「等事情發生才處理」的職場風氣極不認同。他們偏好預防式的安全思維,並希望企業提供能夠即時應對、匿名通報申訴管道與即時支持的數位工具。

同時,Z 世代更喜歡短而精的訓練,而非冗長且形式化的訓練課程。他們也期望訓練後能有定期回饋與績效驗證,確認自己的學習與貢獻被看見。這樣的機制不只提升參與動機,也強化他們對企業文化的信任感與心理安全。

企業如何跨越世代鴻溝?三大策略

策略一:建立「敢說文化」(Speak-Up Culture)

  • 匿名申訴管道/機制:設立匿名申訴管道,讓員工能安心申訴不當行為。
  • 定期溝通會議:舉辦定期的員工座談會,鼓勵開放討論職場安全議題。
  • 領導示範:高層主管應以身作則,公開支持員工表達意見,並對吹哨者行為給予正面回應與協助。

策略二:強化心理與情境應對訓練

  • 規劃「短時數、高密度」的心理韌性培訓課程:將壓力與情緒管理、無意識偏見、非暴力溝通技巧、職場不法侵害納入基礎韌性訓練,提升員工的覺察力與同儕支持的能力。
  • 整合「數位自助資源」:為員工提供可隨時使用的線上工具,如自我測評、情緒壓力對應指南、主題式的短影音自助工具、即時匿名求助系統等,讓學習與自助資源不僅限於線下資源。
  • 訓練主管「敏感度與即時應對能力」:針對主管與前線管理職進行「敏感度」與「即時應對」的軟實力訓練,協助他們成為部屬心理安全的第一線守門人。
  • 建立主管定期 Check-in 機制:將訓練與現場實務對接,主管可每月或每季與部屬進行「行為觀察式」回顧,提供具體回饋與正向強化,強化行為改變與心理安全文化落地。

策略三:更新並溝通安全政策

  • 政策透明化:將安全政策(如:職場暴力零容忍、拒絕職場性騷擾等)公開於內部網站,並定期更新,確保所有員工皆能輕易取得相關資訊。
  • 多語言版本:提供多語言的政策版本,滿足不同語言背景員工的需求。
  • 定期培訓: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員參與的安全政策培訓,強化員工對政策的理解與遵守。

安全職場,從理解開始

在多世代共存的職場中,理解並尊重各世代對安全的不同期待,是建立和諧工作環境的關鍵。企業應主動調整策略,打造既安全又具包容性的工作場所。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Z世代眼中的職場安全是什麼?不可忽視的心理安全與微歧視管理

    Z世代眼中的職場安全是什麼?不可忽視的心理安全與微歧視管理

    職場安全的概念正在快速轉變。對於年輕一代,特別是 Z 世代(…

  • 蓋洛普:2025 領導者不可忽視的三大警訊與行動方向

    蓋洛普:2025 領導者不可忽視的三大警訊與行動方向

    當AI快速改變我們的世界,工作與生活卻同時出現疲乏與疏離感。…

  • 包容性領導力2.0:歸屬感 – 真實包容的關鍵

    包容性領導力2.0:歸屬感 – 真實包容的關鍵

    從DE&I到DEI&B,「歸屬感」將所有因素結合在一起。歸屬…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