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place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under ISO 45003: From Definition to Practice

share

ISO 45003指引下的職場心理健康管理:從定義到實踐

文章發布日期:

在現代工作環境中,員工的安全和福祉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挑戰。特別是社會心理風險/危害因素的影響,需要全面考量和管理,以支持員工的整體健康。本文從ISO 45003、職業安全衛生法中對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定義、來源、影響進行整理,以及如何透過有效的管理措施來減少這些風險危害。

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定義

在ISO 45003中,社會心理風險的定義是,發生與工作相關的社會心理危害的可能性以及這些危害可能導致的傷害和健康損害的嚴重性。可以看出這是對風險的標準定義,但結合了與工作相關的社會心理危害。

傳統上,職業安全衛生危害主要分為四大類: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及人因性。然而,近年來勞工面臨的風險已不僅限於此。勞工在職場上常遭受來自主管或同事的不當對待,這些行為利用了職務或地位上的優勢。此外,勞工也可能面臨來自顧客、服務對象或其他相關人士的肢體攻擊、言語侮辱、恐嚇和威脅等霸凌或暴力事件,這些情況導致精神或身體上的傷害,有時甚至危及性命。

根據台灣《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衍伸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中所定義的社會心理危害(psychosocial hazards)指的是在職場環境中,由於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等因素,可能對勞工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

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來源

根據英國人事與發展協會(CIPD)的報告,高工作負荷、缺乏支持的管理和過度追求生產力的工作文化,是最顯著的社會心理風險【CIPD, 2023】。這些因素使員工更容易面臨職業倦怠、工作壓力和焦慮。

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來源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工作內容與工作負荷:

  • 過度工作量:持續高壓的工作量會讓勞工感到疲憊和壓力。
  • 工作單調性:過於重複或單調的工作內容可能會導致厭倦和壓力。
  • 角色模糊:工作職責不明確或角色衝突可能會導致困惑和焦慮。

工作時間和工作安排:

  • 長時間工作:過長的工作時間會影響勞工的身心健康和平衡生活。
  • 不規律工作時間:輪班工作或夜班可能打亂勞工的生理時鐘,影響身體健康。
  • 缺乏休息時間:不足的休息時間會增加疲勞和壓力。

職場人際關係:

  • 同事之間的衝突:同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會引發壓力和緊張。
  • 上司的不當行為:來自上司的霸凌、騷擾或不公平對待會嚴重影響勞工的心理健康。
  • 工作環境的支持度:缺乏來自同事和管理層的支持會讓勞工感到孤立和壓力。

工作角色和組織文化:

  • 組織變革:組織結構或策略的頻繁變動會引發不確定性和焦慮。
  • 缺乏參與感: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參與感會讓勞工感到失去控制和被忽視。
  • 工作不安全感:擔心失業或工作穩定性會增加勞工的壓力。

外部壓力源:

  • 客戶和服務對象的行為:來自客戶或服務對象的肢體攻擊、言語侮辱、恐嚇和威脅等行為會對勞工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
  • 外部經濟和社會因素:如大環境的經濟情況、家庭壓力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勞工的心理健康。

若企業缺乏對心理健康及其支持因素的認識,會阻礙員工個人和組織層面在有效健康促進上的實踐。此外,管理層、人力資源和職業健康實踐中缺乏社會文化意識,甚至可能增加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風險。因此,適當且持續地教育相關人員,了解組織特定背景下的風險和保護因子是成功實踐職場健康的重要關鍵。

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影響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社會心理風險因素定義為那些使個人處於工作相關的身心健康風險中的因素【ISO, 2021】。如果不加以管理,這些風險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根據歐洲職業安全與健康署(EU-OSHA)的資料,當工作對員工的要求超過他們的自主和控制能力,且缺乏必要支持時,壓力和風險便會增加,導致員工無法有效應對,進入社會心理危險區域。這可能引發職業倦怠、疲勞、失去動力和工作疏離感,甚至在嚴重情況下引發抑鬱、焦慮、創傷性壓力和自殺【Birkbeck & Hupke, n.d.】。

台灣的研究顯示,職場上的社會心理危害對個人身心健康、工作表現、企業運營成本、員工忠誠度以及離職率有顯著影響(宋雅琪,2018)。然而,有些危害行為(職場霸凌)可能會被誤解為溝通不暢或被當作強勢管理,甚至被認為是員工適應不良或挫折忍受度低(洪清海,2014)。在愈加重視員工身心健康的職場環境中,若合理化或忽視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將無助於員工和組織的長遠發展。

社會心理風險/危害的管理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雇主有責任評估並防止這些社會心理危害,保障勞工的身心健康。雇主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如改善工作條件、提供心理支持、設立勞工諮詢管道等,以減少和消除這些潛在的危害。

從職業健康的角度來看,管理社會心理風險/危害需要採取主動和被動的雙重措施【ISO, 2021】。這意味著組織有責任實施一個全面的安全計劃,針對每個風險因素制定具體的干預措施。預防措施同樣重要,旨在保護員工免受社會心理危害的影響。這些預防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 辨識及評估危害:物理安全措施(例如緊急聯絡程序、提供必要的健康和安全設備或材料)
  • 建立和諧且合理的責任層級(例如勞動分工的平衡)
  • 建構行為規範:促進道德和尊重的組織文化
  • 辦理危害預防及溝通技巧訓練:在組織結構的各個層級進行有效的職業健康和教育訓練
  • 推動EAPs 員工協助方案
  • 建立事件處理與通報程序

在現代工作環境中,對社會心理風險的管理變得愈加重要。企業必須全面了解並有效應對這些風險,以維護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根據ISO 45003的指引,透過系統性的風險評估和干預措施,可以減少這些風險對員工和企業的負面影響。建立一個支持性和尊重的工作環境,不僅有助於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和降低離職率,還能提高整體生產力和企業競爭力。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員工和企業才能實現長久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與 Belayer EAPs 專家合作 

對於不熟悉如何選擇員工協助方案(EAPs)的組織來說,決策和導入服務過程可能會感到複雜且令人生畏。歡迎聯繫Belayer,我們是全台唯一擁有註冊國際員工協助專家(CEAP®)的管理顧問公司。我們可以協助企業建置預防社會心理風險與危害的措施/訓練,並提供員工支持等服務,幫助您的企業建立更加健康和支持的工作環境。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