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l illness and the workplace從溝通到共建:職場中如何支持受精神健康影響的同事

share

促進職場心理健康:有效支持受精神健康影響的同事(同儕篇)

文章發布日期: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可能面臨身心議題的挑戰。精神健康問題經常被世人誤解,因此,受影響者可能面臨社會的異樣眼光與污名。雖然你不必成為精神病學專家,但了解疾病、症狀以及對日常功能的影響,有助於消除謬誤,減少污名和偏見,同時更能意識到同事在不適時的感受。

去除標籤,多一些理解

要避免標籤,多一些理解。精神健康問題可能對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人可能只是偶爾經歷短期不適,而有些人則需要長期支持和在工作場所中的適應。

同時,不健康或不安全的工作環境可能導致歧視或職場不法侵害,這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因此,了解有關精神疾病的法律權益和責任是在建構友善職場的重要組成。台灣的精神衛生法明確規定病人的人格權和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和保障,不得歧視。

在理解和提供支持時,對受影響者的態度至關重要。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感到被排除在外或缺乏傾聽。將他們納入討論、會議和社交活動中,這對於建立支持體系至關重要。

有效支持3原則:

要傾聽:傾聽同事所說的每一件事,同時讓對方知道你正在了解他所關注的事情。

要建立關係:用面部表情、音調和身體姿態來表達對同事的接納和尊重,讓他感受到你是真正的在關心他。

要適當轉介:若有涉及影響生命安全的相關話題(即使只是隨口一句),請嚴肅看待事件,並告知主管與EAP單位,提前建構多方面的支持系統。

精神健康問題是一個多層次的議題,每個人的狀況都各異,無法套用同一套模板去應對與理解。在工作環境中建立一個支持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透過認識精神健康問題的症狀和影響,可以幫助消除社會上的謬誤和污名,進而建立一個更加理解與共融的職場環境。

延伸閱讀:

打造職場勝利組:掌握心理韌性的5大內涵

Explore more

  • 面對失望,我們可以更有力量:10 個轉化情緒的自我修復策略

    面對失望,我們可以更有力量:10 個轉化情緒的自我修復策略

    失望在職場中屢見不鮮。無論是被忽視的貢獻、被誤解的溝通、還是…

  • 從注意力管理到心理韌性,打造現代職場的自我修復力

    從注意力管理到心理韌性,打造現代職場的自我修復力

    在資訊爆炸時代,真正的資源不是時間,而是「專注力」:原本想專…

  • 不讓沉默逼走你的好人才:職場霸凌正式入法

    不讓沉默逼走你的好人才:職場霸凌正式入法

    在面對職場不法侵害問題時,保護與支持受害者是企業不可忽視的責…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