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復原 Tactics To Support Employee Mental Health During Critical Incident

share

職場危機復原:在緊急情況下支援員工心理健康的策略

文章發布日期:

過去的三年整個世界環境發生了巨大的經濟、公共衛生和戰爭等社會動盪,這些都在在考驗著每個組織的領導能力。有這麼多的危機影響著員工、客戶和整個社群,組織需要一個計畫來應對隨之而來的心理健康挑戰。在危機期間和危機之後,擁有正確戰略支援員工的組織,可以避免各式隱性風險,且變得更強大、更有韌性。

"永久"危機時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們常常會覺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稱為"永久"危機的時代。這包括備受矚目的大規模危機,如Covid-19大流行、飆升的通貨膨脹、烏克蘭戰爭、兩岸關係、以巴戰爭、氣候變遷。但它也包括更局部的危機和影響,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網路攻擊、職場暴力/霸凌等。

所有這些危機都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幾乎每個受到危機事件影響的人都會有某種形式的心理困擾,比如焦慮、絕望、失眠、疲勞和憤怒。而不斷傳來的災難消息,無論是離家近還是離家遠,也會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

在這種環境下,組織需要為危機做好計畫和準備。根據pwc普華永道的一項調查,95%的商業領袖認為他們的組織需要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另一項針對經歷過危機的商業領袖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4%的領導者表示會增加實踐危機預防與管理的計畫近75%的人會增加溝通工具和計畫的範圍。

Covid-19新冠肺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多數組織都措手不及:超過70%的領導者報告說,他們的公司受到了負面影響。然而,20%的人表示,疫情實際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尤其是那些有意採取措施建立組織彈性的領導者。其中的關鍵是,這些企業不一定會預料到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它們只是有能力與韌性應對任何危機。

員工心理健康:三管齊下的戰略

研究調查指出,在疫情期間,能穩定營運並且保持領先的公司,基本上都遵循了三管齊下的戰略來保護、促進和提供應對危機所需的資源。

1. 保護 (Protection)

辨識危險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受影響最大的弱勢員工或其他利益相關者。為危機管理、溝通計畫和危機應對小組制定預算,以確保受影響群體獲得保護自身安全所需的資訊。

2. 宣導/推廣(Promotion)

促進員工對心理健康的廣泛認識和支援,同時特別教育管理人員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作出反應。在危機之前、期間和後續,領導者應該鼓勵工作場所展開『開放式的對話』,消除心理健康的恥辱(污名)感,加強心理安全的公司文化,提升員工的心理韌性與應對變化的能力。

3. 支持性政策/措施 (Supportive policies/measures)

提供對關鍵資訊、支持服務的整合性資源。組織應該計畫引導員工獲得諸如員工協助計畫(EAPs),其中應包含:社會資源提供、財務支持計畫、專業的顧問團隊和熱線等資源。對員工和受影響的社群表現出同理心,尊重地處理緊急事件造成的情感和心理損害。

即使在緊急事件但不直接影響員工的情況下,員工亦需要這些支持性資源。2018年,大都會人壽執行副總裁兼Susan M. Podlogar在給員工的一封信中回應了有關知名名人自殺的新聞報導,承認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這封信以同理心和脆弱性為中心,同時指導員工獲取EAPs資訊、訓練有素的諮詢師和熱線等資源,有助於員工當面臨可能的風險與挑戰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支持,並取得相應的協助。

換個角度看:目前的世界環境是如此緊密相連,一環扣著一環,任何地方的危機都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廣泛的影響。危機可以成為公司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但前提是企業組織能夠在員工最需要的時候成功地獲取支援。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