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教授Amy C. Edmondson指出:『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績效取決於心理安全感。如果你聽不到人們的聲音,你就可能面臨各種績效不佳的風險;此外,如果人們沒有心理安全感,最終他們會離開,轉而投向一個能提供這種感覺的公司。』
什麼是職場心理安全?
職場心理安全指的是員工在工作場所中能夠放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並相信他們可以承擔適當的人際風險,而不會害怕受到羞辱或報復。這種安全感可以促進創造力、創新和有效的團隊合作,使員工能夠更好地貢獻他們的能力和才華。
促進心理安全的職場實踐
報告指出,以下幾種職場實踐與心理安全有顯著關聯:
# 提供定期回饋的機會
定期舉行回饋會議,讓員工有機會表達意見和想法。這些會議應該設計為開放、非正式且安全的環境,鼓勵員工坦誠分享他們的經驗、擔憂和建議。雇主應確保這些回饋被認真聆聽和考慮,並採取具體行動回應員工,以建立信任並展示組織對員工意見的重視。這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參與感和滿意度,還有助於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問題,從而改善整體工作環境和工作效率。
# 參與決策、問題解決和目標設定的機會
讓員工參與到公司的重要決策過程中,增加他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這可以通過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專案團隊或定期的頭腦風暴會議來實現,使員工在公司目標設定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讓員工參與決策不僅能提升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還能帶來多元化的觀點和創新思維,有助於更全面地解決問題和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 遠端工作的可能性
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讓員工能夠在家中或其他合適的環境中工作。
# 包容性的低壓力社交活動
舉辦輕鬆的社交活動,促進員工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 無會議日
每週設定一天不安排會議,讓員工能夠專注於工作。
# 心理健康日
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日主題活動,鼓勵員工休息和放鬆,並重視心理健康。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專業講座、工作坊、冥想和瑜伽課程、團體工作坊等。此外,公司可以提供安靜的休息區或放鬆室,讓員工在需要時有一個舒適的空間來緩解壓力。心理健康日還應該鼓勵員工專注於自我照顧和心理健康提升。公司可以邀請心理健康專家來分享壓力管理、情緒調節和心理韌性的技巧,幫助員工更好地應對日常挑戰。
這些實踐能夠幫助員工在工作中感到更安全和受到尊重,進而提升工作滿意度和效能。
心理安全與工作績效和生產力
心理安全的職場環境對於員工的工作績效和生產力有顯著影響。報告顯示,心理安全較高的員工更可能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和生產力給予較高的自評。報告數據如下:
績效評估面向 | 心理安全感高 | 心理安全感低 |
自評為「非常好」或「傑出」 | 91% | 69% |
自評生產力為「高」 | 74% | 43% |
對工作感到自豪 | 97% | 87% |
這些數據表明,心理安全感能夠顯著提升員工的自信心和工作投入度,使他們更積極地面對工作挑戰,並在團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心理安全對工作生活和諧的影響
工作和生活和諧是現代職場的重要議題。報告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勞工在達成工作與生活和諧方面面臨困難。心理安全高的職場更有可能提供彈性處理突發個人問題的支持,尊重休假時間,並鼓勵員工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具體而言,這些企業會採取以下措施:
# 彈性工作安排
允許員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工作時間和地點。
# 對照顧者的支持
對於有家庭責任的員工,提供額外的支持和彈性工作安排。這包括允許彈性工作時間、遠距辦公選項和部分工作時間安排,讓員工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此外,公司可以提供育兒津貼、家庭照顧假、以及與專業供應商合作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幫助員工減輕家庭照顧的壓力。
# 鼓勵工作外生活
鼓勵員工參與非工作相關的活動,促進身心健康。
# 心理健康、家庭照顧支持系統
提供諮詢服務、心理健康講座和其他資源,幫助員工應對壓力和心理挑戰,如員工協助計畫(EAPs)。
AI技術在職場的應用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美國勞工擔心AI或其他新技術可能會取代他們的一部分或全部工作職責。然而,AI技術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人力資源浪費方面的確已展現極大的潛力。但許多公司在制定相關政策方面仍然落後,需要加強對AI技術應用的規範和管理。具體建議包括:
# 透明化AI應用
清楚說明AI技術的應用範圍和目的,減少員工的不安感。
# 培訓和再教育
為員工提供相關的技能培訓和再教育機會,使他們能夠適應新的技術環境。
# 合作與溝通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讓員工了解AI技術的進展和對其工作的影響。
通過這些措施,公司可以有效地管理AI技術的應用,減少員工的焦慮感,並提升整體工作效能。
數位監視裝置對職場心理的影響
報告指出,疫情後遠距工作的比例攀升,雇主為確保員工生產力而實施的數位監控(如全球定位系統追蹤和監控工具等)在美國職場中依然普遍存在。然而,這些監控措施往往與多種負面的工作情緒有關。相比之下,感受到較高心理安全的員工較少認為他們的雇主會在工作時使用技術來監控他們,並且更有可能同意雇主在技術使用上尊重他們的隱私。這些員工更傾向於信任他們的雇主,相信自己的隱私權和工作自主性得到了保障。具體措施包括:
# 透明度和溝通
在實施數位監控前,應清楚和員工溝通監控的目的和範圍。
# 數據保護
確保收集的數據僅用於合法和合理的用途,並採取措施保護員工隱私。
# 員工參與
在制定和實施數位監控政策時,應邀請員工參與討論,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這些措施能夠幫助減少數位監控對員工心理的負面影響,提升他們對公司的信任感。
職場心理健康污名
報告顯示,心理健康污名在某些工作場所仍然存在,特別是對於那些心理安全較低的員工。這種污名化可能會阻礙員工尋求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和生活品質。為了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公司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管理者教育和培訓
透過講座和培訓,提高員工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這些培訓應特別針對管理者,教導他們如何識別和回應員工的心理健康需求。管理者應接受關於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壓力管理技巧以及如何營造支持性工作環境的教育。培訓內容可以包括主管敏感度、非暴力溝通、如何提供情緒支持,以及如何引導員工尋求專業幫助。這些措施旨在讓管理者能夠敏銳地察覺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並在必要時及時介入和提供支持。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心理福祉,還能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 支持系統
建立全方位的員工支持系統,例如提供員工協助計畫(EAPs)。
# 開放式對話
鼓勵員工開放地討論心理健康問題,創造一個支持和理解的環境。
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減少心理健康污名,鼓勵員工尋求必要的支持,提升整體工作環境的健康與和諧。提升職場心理安全感不僅有助於員工的心理健康,還能促進創造力、創新和團隊合作。企業應積極採取措施,推動心理安全的工作環境,並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和諧以及AI技術的應用規範,以應對現代職場的挑戰和機遇。
延伸閱讀:
閱讀原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