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Express Needs Rather Than Emotions in Relationship Conflicts

share

情感修復指南:如何在關係衝突中表達需求而非情緒

文章發布日期:

在伴侶關係中,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然而,衝突本身並非問題的核心,而是我們如何面對與處理它。著名伴侶關係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的研究指出,「關係長久穩定的關鍵不在於避免爭吵,而在於如何讓一場爭吵從激烈的情緒轉向建設性的對話」。Gottman 發現,健康關係中的伴侶能有效地修復衝突,透過降低負面情緒的影響來避免關係的惡化。他們的穩定與長久的關係來自於能夠聚焦於彼此的需求,而非僅僅發洩情緒

在感情中,溝通不僅僅是交換想法,還是一種情感連結的方式。然而,有時伴侶的話語可能無意中造成傷害,讓我們陷入困惑或痛苦。如果不加以處理,這些傷害可能會引發更多衝突,影響彼此的關係。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選擇以更健康和具建設性的方式回應,而不是立刻反擊或指責對方。本文將介紹五種具體的解方,幫助你在面對情感受傷時,能夠有效表達自我,同時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信任。

1. 使用「我感覺」的表達方式,而非指責

當我們使用「你」句型來表達不滿,例如「你總是忽略我」「你讓我很生氣」,這樣的話語容易讓對方感到被攻擊,進而引發更多爭執。相反,如果改用「我感覺」的句型,會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在分享自己的內心狀態,而非在指責他們的行為。例如,你可以說:「我感覺自己在我們的對話中不被重視」,這樣可以讓對方更加專注於你的感受,而不是立刻防衛自己,導致溝通中斷。

這種表達方式的核心在於,你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上,承認這是你對特定情境的反應,而不是全然歸咎於對方的問題。這樣一來,雙方都能有更多的空間去冷靜思考,進行更具同理心的對話。

2. 在反應前先詢問、澄清

在關係中,我們經常會根據自己的情緒和過去的經歷來解讀伴侶的話語,這有時會導致誤解。當你感覺對方的表達讓你感到不舒服時,先不要立即做出反應或判斷,而是採取一種好奇探問的態度,問問對方:「你剛剛說的那句話,你的意思是什麼?我有點不太理解。」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展示了對彼此溝通的重視,並給對方機會解釋他們的想法或澄清語氣中的誤會。

這種澄清的過程不僅能幫助你避免錯誤地解讀對方的言辭,還能讓對方知道你希望理解他們的觀點。這樣的互動能促進開放且尊重的對話,減少情緒上的摩擦,進一步加強彼此的信任。

例如當伴侶正在討論家庭開銷的狀況時,其中一方說:「你怎麼總是亂花錢?」另一方立刻感到受傷,覺得自己被指責不會理財。這時候,如果直接反擊,可能會說:「你要不要聽聽看你在說什麼?我花的錢都是必要的!」這樣的反應會迅速升級為激烈的爭吵,因為雙方都專注於防衛自己,卻忽略了彼此的溝通需求。

相反,如果選擇在反應前先詢問澄清,可以這樣說:「我聽到你剛才說我亂花錢,我有點疑惑和難過,因為我覺得我已經很節省了。你可以告訴我具體是指哪部分嗎?」這樣的詢問不僅避免了立刻做出情緒化的反應,還表現出你願意聆聽對方的看法。透過澄清,雙方可以把注意力轉向實際的問題,而不是因誤解而陷入情感爭執。

3. 展現真實感受,分享這如何影響你

展現真實感受代表著坦承自己的感受與狀態,尤其是在這些感受涉及痛苦、孤單或不安的時刻。當我們選擇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時,我們是在信任對方,並邀請他們理解我們的情感狀態。這樣的交流方式能使伴侶感到被信任和需要,從而更可能回應以同理和關愛,促進情感的相互理解。

例如,當你感受到對方的某些行為或話語讓你受傷,而你選擇以「我感覺」的方式來表達這些影響時,你不僅是在描述事實,也是在展現你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這樣的真實表露會讓對方理解,這不是單純的抱怨或指責,而是一個試圖讓彼此關係變得更健康的真誠對話。

4. 提出具體的溝通需要

當感受到不舒服或受傷時,我們常常會陷入情緒中,而不一定能夠具體描述我們真正的需求。提出具體的溝通需要能讓你和伴侶有機會對問題進行實際的解決,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情緒對抗。例如,當你感覺被忽視時,與其說「你總是不關心我」,這樣含糊且帶有指責意味的話語,不如具體說出你需要什麼樣的關注或行動來感受到關愛。

例如一方在談話中經常打斷另一方說話,這讓對方感到不被尊重。對於這種情況,可能的反應是:「你不要一直打斷我!」這樣的說法容易激化情緒,導致溝通不順暢。但如果提出具體的溝通要求,可以這樣說:「當我在跟你分享的時候,我希望你能等我說完,再表達你的想法,這樣我會感覺自己被聽到了,我也可以更專注地聽你的想法。」這種方式不僅表達了你的需求,還具體指出了你希望對方改變的行為,並且傳遞了一個積極的改善方向。

5. 給自己時間,如果需要的話

在情感衝突或敏感時刻,情緒往往會高漲,導致我們做出衝動的反應,這些反應可能讓局勢更加複雜或讓關係變得緊張。給自己時間這個方法強調的是,在你感到被伴侶的言語或行為傷害後,不一定要立即回應。相反,你可以暫時退後,給自己一段時間來處理和消化情緒,以避免在激動的情緒中說出或做出你將後悔的事情。

這段時間不僅讓你有機會冷靜思考,也能幫助你準備好以更健康的方式進行溝通。你可以用這段時間反思:你到底在感受什麼?你需要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以尊重和建設性的方式向伴侶表達你的需求。

在伴侶關係中,言語的力量不容小覷。當產生衝突時,選擇以智慧和同理心回應,不僅能促進彼此的理解,還能增強情感連結。透過使用「我感覺」的表達方式、主動詢問澄清、展現真實感受、提出具體的溝通需求,及給予自己時間來處理情緒,我們可以將衝突轉化為增進彼此關係的機會。

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減少誤解和爭吵,更能在脆弱的時刻,促進愛與信任的建立。當你勇於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情感,最終會發現,愛情的深度與美好正是在這些溝通中得以累積。

延伸閱讀: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