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ef and Mental Well-being

share

哀悼與心理健康:克服悲傷,尋找內在力量

文章發布日期:

在電影《P.S. I LOVE YOU》中,女主角Holly面對丈夫Gerry離世的歷程,展現了一個深刻而感人的哀悼之旅。Gerry的離去讓Holly陷入了無比的悲傷和哀痛之中,但她也逐漸學會了如何面對這場失去,以及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和方向。

關於我們所失去的

哀悼是對於失去所愛之人或事物的情感回應。這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其中包括了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等不同階段。電影中的Holly通過這些階段,一步步走向了接受和重生。她學會了接受Gerry的離去,並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和希望。

這部電影深刻地展示了哀悼過程中的挑戰和成長,以及如何在失去中尋找到重新開始的力量。它提醒我們,即使面對最深的悲傷,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內在的堅韌和勇氣,逐漸走出陰霾,迎接新的生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面對悲傷和哀悼的心理健康方法。

關於哀悼

哀悼是面對失去的自然反應。當你失去了某人或某物所愛的東西時,你會感受到情感上的痛苦。通常,失去的痛苦會感覺無法承受。你可能會經歷各種困難和無法控制的情緒,從震驚或憤怒到不相信、內疚和深深的悲傷。哀悼之痛也可能擾亂你的身體健康,使睡眠困難、食慾不振,甚至思緒混亂。這些都是對失去的正常反應——而失去越重要,你的哀悼就越強烈。

哀悼是一種影響每個人不同的過程或旅程。這可能會令人精疲力竭並在情感上耗盡。哀悼沒有固定的模式。在不同的文化中表達方式也不同。有些人喜歡表達和公開自己的情感,而其他人則喜歡保持他們的感受私人化。

大多數人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哀悼會減輕。失去親人的人可能會永遠帶著悲傷,並且會想念已逝去的人,但他們能夠重新找到意義並再次感受快樂。有些人甚至在失去經歷後找到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面對你所愛之人或物品的失去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你可能會將哀悼與所愛之人的死亡聯繫在一起——這通常是最強烈哀悼的原因——但任何失去都可能引起哀悼,包括:

  1. 家人或親友離世
  2. 婚姻或感情破裂
  3. 重大疾病
  4. 失業或退休
  5. 重大經濟損失
  6. 流產
  7. 寵物死亡
  8. 經歷創傷後的安全喪失

無論失去的是什麼,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人的,所以不要因為感受而感到羞愧,也不要認為只有對某些"重大"事情才應該哀悼,現在的失去不算什麼。如果對你來說,這個人、寵物、關係或情況很重要,那麼哀悼你正在經歷的失去是正常的。

無論你的哀悼原因是什麼,都有健康的方法來應對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方法可以減輕你的悲傷,幫助你接受失去,找到新的意義,並最終繼續你的生活。

哀悼的過程

哀悼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經驗,沒有正確或錯誤的哀悼方式。你如何哀悼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你的個性和應對方式、你的生活經歷、你的信仰,以及失去對你來說有多重要。然而,哀悼過程需要時間,復原是逐漸發生的;它不能被迫停止或加快,哀悼的時間表沒有"正常"的參考指標。有些人在幾周或幾個月內開始感覺好轉。對於其他人來說,哀悼過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無論你的哀悼經歷如何,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耐心,並接納自然進展的過程。

打破哀悼迷思

1. 忽視它(拒絕觸碰自己的內在感受),痛苦會更快消失;試圖忽視你的痛苦或阻止它浮出水面只會在長期來看讓情況變得更嚴峻。為了真正的復元,你需要面對你的悲傷並積極處理它。

2. 在失去面前"堅強"才是應該要有的表現;感到悲傷、害怕或孤單是對失去的正常反應。哭泣並不意味著你是軟弱的。你不需要通過表現出一副堅強的樣子來"保護"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展示你真實的情感可以幫助他們和你自己。

3. 如果你不哭泣,那代表著你沒血沒淚;哭泣是對悲傷的正常反應,但這不是唯一的反應。那些不哭泣的人可能和其他人一樣深深地感受到痛苦。他們可能只是有其他表達方式。

4. 哀悼應該持續一年左右,就會好了;哀悼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它花費的時間因人而異。

5. 在失去後,繼續如常生活代表根本不在乎;繼續生活意味著你已經接受了你的失去——但這並不等於忘記。你可以繼續你的生活,並將你失去的人或事物的記憶作為你的重要一部分。

悲傷的五個階段

1969年,精神科醫生庫伯勒-羅斯(Kubler-Ross)提出了被稱為"悲傷的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的概念。這個階段是基於她對面臨致命疾病的患者情感的研究,後來,許多學者將其應用到其他類型的負面生活變化和失去時人們所經歷的路徑。

否認/隔離 Denial & Isolation

「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這是一個人無法立即或在短時間內完全接受負面消息的階段。在否認階段,個人可能會表現出一種「麻木反應」,並拒絕接受現實。例如,在喪禮上,雖然是親密的家人,但個人可能表現出冷漠、恍神的行為,或者拒絕相信親人已經離世。對此階段,我們需要讓自己暫時停止拒絕接受自己的情緒或抗拒,讓自己有時間去面對悲傷,並尋找支持系統。

憤怒 Anger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誰該負責?」憤怒是對失去所感受到的情緒反應。在這個階段,個人可能會感到憤怒、不公平或怨恨。例如,一個失去親人的人可能會感到憤怒,因為他們感覺自己被世界所背叛,或者憤怒於無法接受的事實。此時,給予自己一個健康的方式表達憤怒(跑步、瑜珈、合適的地點讓自己大聲渲洩等),找到適當的出口,幫助釋放情緒。

討價還價 Bargaining

「讓這件事不要發生,要我怎樣都可以。」在這個階段,個人可能會試圖與自己或者宗教或神靈進行交易,以試圖改變現實或阻止失去的發生。討價還價通常也源於內疚感,此時,我們要認知到,就算我們事前盡了最大努力,有時悲劇還是會發生。

沮喪 Depression

沮喪是對失去所感受到的深刻哀傷。在這個階段,個人可能感到無助、孤單和失落。它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襲擊,對此階段,開放式的接納自己出現的情緒狀態,並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尋求親友支持。若你覺得自己無法承受所面臨的憂鬱狀態,也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接受 Acceptance

接受是最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個人開始接受現實並與失去和改變和解。雖然可能會繼續感受到悲傷,但他們開始重新建立生活,並找到新的意義和目標。

哀傷與憂鬱的差別

哀傷(Grief)和憂鬱(Depression)雖然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它們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識別它們的差異:

特定事件:

哀傷通常是由於失去而引起的情感反應。這可能是失去親人、朋友、工作、健康或其他特定的事件;憂鬱是一種情緒疾病,通常不是由於單一的事件或失去引起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時間長度

哀傷的情感是暫時的,通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減輕;憂鬱通常持續時間更長,可能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

影響程度

哀傷通常伴隨著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如悲傷、沮喪、憤怒、失望等,並且這些情緒反應在某種程度上是正常和理所當然的,但還能保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功能和興趣。例如還能上班、上學、吃飯、睡覺、交流等;但如果是憂鬱症,就可能影響我們所有方面的功能和興趣。例如無法集中注意力、記住事情、做決定、維持日常生活作息等。

如何處理哀悼

儘管面對悲傷、失去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有方法可以幫助應對痛苦,接受你的哀悼,最終找到一種方式來收拾整理情緒,繼續開展你的生活。

  1. 承認你的痛苦。
  2. 接受哀傷可能會引發許多不同和意想不到的情緒。
  3. 認知你的哀悼過程將是獨特的。
  4. 尋求來自關心你的人的支持。
  5. 照顧自己的身體以在情感上支持自己。
  6. 識別哀傷與憂鬱的區別。
  7. 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協助。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在面對悲傷或失去的挑戰,Belayer EAPs員工協助方案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和指導,幫助你度過難關,重建生活的意義和方向。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