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Challenged Means Unsafe?” 6 Myths About Psychological Safety

share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文章發布日期: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主管在聽過這個詞後會疑惑:「是不是什麼都不能說、不能批評?」也有員工誤以為心理安全代表「不能被質疑」、「不能被拒絕」。

事實上,這些誤解正是讓團隊溝通卡關的元兇之一。

心理安全感指的是:在團隊中,大家都相信可以坦率發言,不會因此被羞辱、孤立或懲罰。這不代表每個人都會被認同,但代表每個人都能安心表達不同的意見。

如果你還沒跟上心理安全感,快來這裡補上 -> 什麼是心理安全感?創建積極工作文化和高效團隊的基石

哈佛商學院教授 Amy Edmondson 指出了六個最常見的迷思,並提供一個檢核表,幫助你評估自己團隊目前的心理安全程度,進而打造更高效、有學習動能的工作文化。

迷思一:心理安全感就是大家都要「好相處」?

很多人以為,心理安全感等於「團隊都很和氣、沒有爭執」,但其實這是錯誤的。

當大家為了避免衝突而選擇沉默,反而可能錯失寶貴的建議與警訊。心理安全感不是要大家「講好聽的話」,而是要有勇氣說出真實想法,即便那會讓人不舒服,卻對組織成長是必要的。

真正的心理安全,是讓人敢說出:「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有風險。」而不是:「我們都很好!沒問題!」

迷思二:有心理安全感=我的意見應該要被採納

有些人會誤解心理安全感,認為只要提出建議,主管就應該照單全收。當意見未被採納時,便覺得「我不被尊重」、「這裡沒有心理安全」。

其實,心理安全感的核心在於「能自由提出觀點」,而不是「一定會被接受」。好的決策來自多元意見的交鋒與整合,而不是凡事照單全收。

迷思三:心理安全感代表不會被 Fired 或檢討

有人認為,心理安全的團隊不會有績效壓力、也不會被資遣。但這是混淆了「人際安全」與「組織決策」。

心理安全感是讓你可以安心提出不同觀點、反映問題、承認錯誤,而不是保證工作不會有變動。

某科技大廠有員工在公開會議中質疑裁員決策,雖然最終仍被裁撤,但他敢於在高層面前發言,本身就是心理安全文化的展現。

迷思四:心理安全會降低績效與責任感

有些主管擔心過度強調心理安全會讓團隊變得軟弱、無法追求卓越。但事實是:心理安全感與績效責任可以並存,甚至是相輔相成。

唯有在安全的環境中,員工才敢回報錯誤、承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沒有心理安全感,大家只會「裝沒事」,組織自然無法進步。

迷思五:心理安全可以靠政策推動

有些公司以為,只要訂一份「心理安全政策」或在員工手冊寫上「我們重視溝通」,就能自動建立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不是制度,而是關係。它來自每一次的互動,主管怎麼回應下屬的錯誤?同事之間是否會彼此補位?團隊會不會鼓勵新點子?這些,才是關鍵。

迷思六:心理安全感要從高層開始推動

雖然領導者的態度影響很大,但心理安全感不是只能靠高層施令來達成。研究顯示,即使整體企業文化並不完美,只要小團隊內有好的互動方式,也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小氣候」。

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能從自身做起:

  • 多問:「你怎麼看?」
  • 多說:「謝謝你分享這個,我沒想到」
  • 多做:「發言時保持尊重與真誠」

這些行動會逐步累積,讓心理安全感慢慢扎根。

如何檢視你的團隊是否有「心理安全感」?

請試著根據以下三個面向,評估你目前參與的團隊對話品質:

評估面向問題檢視正向指標負向指標
表達與傾聽大家是否會分享真實想法?是否有人只說安全的話?大部分人都願意參與、有貢獻只有主管或少數人在講,其他人沉默或附和
主張與探詢除了發表意見,有沒有人問問題、探詢他人觀點?有人提出深度問題,促進理解大家只是在各說各話,沒人在聽
學習與進展對話過程是否有幫助團隊更接近目標?有系統、有推進、有學習一直繞圈子、結論模糊、問題沒解決
團隊心理安全感檢核表

✔️ 建議做法

若發現有任一面向偏弱,可在會議中設計小機制如:「每人輪流講一點看法」「最後 5 分鐘回顧學到什麼」等,提升整體參與度與品質。

心理安全不是「要讓大家舒服」,而是「要讓真話有空間」。在變動快速、挑戰重重的職場中,唯有建立能說真話的文化,才能避免錯誤、激發創意、凝聚團隊。

主管的每一句話、同事的每一次反應,都是心理安全感的養分或破壞力。打造心理安全,不是等別人改變,而是從你開始

下次開會時,嘗試多問一個問題、多聽一種聲音、多說一聲「謝謝你願意分享」!心理安全感,會在這些小小行動中悄悄成長。

延伸閱讀:

Reference: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