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ensive Pessimism: How to Turn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with Low Expectations

share

防禦性悲觀主義: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以低期望轉化挑戰為機會

文章發布日期:

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面對挑戰時,會抱持著樂觀的想法還是悲觀的態度呢?有些人認為,保持樂觀能讓人充滿信心、勇往直前,例如參加重要會議時,心想「這次一定會表現的很完美!」,似乎能夠激勵自己發揮最佳狀態。當然,也有另一種人,在面對任務時,會先設想最糟的情況,認為這樣可以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避免失敗。比如,在一場重要面試前,他們可能會想到自己會犯錯、表現不佳,但正因為這樣,他們提前練習各種可能出錯的情境,最終反而表現得更好。

這種在任務中先行設立較低期望的方式,正是所謂的「防禦性悲觀」。它究竟是一種有助於提升表現的策略,還是一種可能抑制進取心的思維模式?讓我們一起探討防禦性悲觀如何在工作生活中發揮作用,以及它對我們的情緒和目標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防禦性悲觀主義?

防禦性悲觀主義是一種透過對潛在不良結果進行深入反思和規劃,來減輕並管理焦慮及情緒的技術。防禦性悲觀主義者會因為焦慮而設下低期望,並深入探討可能的失敗情境。簡而言之,防禦性悲觀主義者會預期並做最壞的打算。這種策略可以幫助人們管理焦慮,不僅不會妨礙他們實現目標,反而可能促進其努力達成目標。美國作家Garrison Keillor的比喻,防禦性悲觀主義幫助焦慮的人"起身去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

悲觀主義如何具有防禦性?

悲觀主義能透過期望管理來發揮防禦作用。防禦性悲觀經常與「不要抱太高的期待」這類常見說法相呼應。當人們刻意降低期望時,能為自己設立一個心理保護機制,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感到過於驚訝或失落。相反,若結果超出預期,則會帶來一種意外的驚喜,反而增強了滿足感。

例如,一位剛失業的求職者在準備一場面試時,心裡可能設想自己會出現緊張、不流利的表現。這樣的預期雖然偏向悲觀,但能促使他提前準備更多的應對方案,最終可能因此在面試中表現得更好。

在這些情境下,適度的悲觀主義有助於減少情感上的波動,保護個人免受過度失望的打擊,並讓最終結果顯得更為平衡而不至於過度戲劇化。這種方法不僅能讓人更具韌性,還能在面對挑戰時,保持一種冷靜、謹慎的態度。

防禦性悲觀主義在職場應用的實際案例

管理者的新任務分配:

一位經理即將給團隊成員分派新的任務,但他擔心團隊成員會因為工作量增加而感到壓力和反感。為此,經理提前思考了可能的挑戰,並為每個成員提供了具體的支持方案,以幫助他們應對新任務。這樣的防禦性悲觀預測使團隊在新任務上能夠順利過渡,並減少了反彈情緒。

員工面對年度績效評估:

一名員工對即將到來的年度績效評估感到不安,擔心主管可能會對他的工作表現給出負面評價。為了避免被批評所影響,他反覆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表現,並預先準備好應對潛在負面回饋的具體改進方案。結果,他不僅獲得了中肯的評價,還展現了自我提升的積極態度,給主管留下深刻印象。

提案演練會議

一名員工即將向主管進行重要的提案演練。他擔心主管會挑出提案中的漏洞,甚至可能完全否定他的想法。因此,他提前設想了主管可能會提出的批評意見,並準備了詳細的數據支持和應對方案。最終,提案得到了主管的認可,而員工也因為預先的準備而展現出高度的專業素養。

職場中的伴侶關係

一位工作繁忙的高階主管因擔心自己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擔心成為一個缺乏支持的伴侶。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他提前思考了哪些方面可能會忽略配偶的需求,並且刻意安排更多的時間和配偶相處,展現支持。結果,這樣的計畫讓他們的婚姻關係更加和諧穩定。

面試求職者的準備

一位剛被公司裁員的待業人士,面對即將到來的面試感到非常焦慮。他反覆思考自己在面試中可能出現的狀況,擔心會因表達不清或回答得不夠完整而失去機會。為此,他在面試前進行了詳細的準備,模擬各種可能出現的難題,並且熟練掌握了應對方法。結果,這樣的準備讓他在面試中表現得更加自信,最終成功獲得這份工作。

防禦性悲觀主義與典型悲觀主義的差異

與防禦性悲觀主義者不同,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在解釋事件時,往往傾向於內化,這意味著他們認為負面結果是由自己造成的。例如,他們可能會想:「客戶的不滿一定是因為我處理得不好。」這類悲觀主義者常常專注於自己的缺點,並且容易陷入低自尊,導致他們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動力去面對挑戰。此外,悲觀主義者也更容易罹患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困擾。

相比之下,防禦性悲觀主義者的思維較為靈活,能夠深刻反思自己的處境,並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這種心態不僅能激發他們投入更多努力,還能強化他們對達成目標的渴望與希望,並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尋求改變和突破。

典型悲觀主義的特徵防禦性悲觀主義的特徵
被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被視為情緒和焦慮的應對技巧
內化的解釋風格:發生的事情是個人的錯,即便情境不同或時間推移不會將解釋內化,也不會隨著時間或情境保持這種解釋
可能導致焦慮增加目標是減少焦慮
可能伴隨負面思維和自我對話擁有強大的反思能力:允許個人考慮新穎且不同的想法,以減少不良結果
可能讓人難以嘗試新事物或冒險鼓勵個人嘗試新點子,並解決可能困難的情況
防禦性悲觀主義與典型悲觀主義的差異

防禦性悲觀主義是一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嗎?

研究顯示,防禦性悲觀主義對於能夠靈活運用這種策略應對壓力情境的人,可能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當防禦性悲觀主義被有意識地用作應對策略時,通常會產生較好的結果。對於那些利用它來管理焦慮、為各種情境提前做好準備、深入理解自己情感來源,並以此激勵自己克服基本恐懼的人,防禦性悲觀主義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當防禦性悲觀主義成為問題的時候

當防禦性悲觀主義被過度使用或達到極端時,這種策略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任何積極的應對技巧,一旦使用過度,都可能變質。若你變得過於悲觀,這種心態會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你可能會開始將幾乎所有人或情境都視為潛在的問題,並預期最終會有不好的結果。

這樣的思維模式會削弱你的行動力,甚至讓你不願意再去嘗試任何新事物。當你一再避免挑戰或機會,你的成長空間也會因此縮小。此外,消極情緒還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在職場中,過度的悲觀可能讓同事或上司感到沮喪,進而損害你的職場溝通和合作效率。

悲觀的想法和感受可能讓人感到恐懼或孤單,但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應對這些情況。防禦性悲觀主義等工具可以協助你更有效地處理這些情緒,並在現實中做好準備。然而,如果你發現自己過度悲觀,且這種情緒無法自我控制,變得具有破壞性,開始影響到你的生活品質,請不要猶豫尋求專業協助。Belayer EAPs 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我們致力於協助你應對工作與生活中的挑戰,幫助你走出困境,重拾自我效能。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