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giver Guilt: Do You Really Need to Be This Exhausted?

share

照顧者的內疚感:你真的需要這麼累嗎?

文章發布日期:

照顧家人的你,是否曾有這些心情?

「我怎麼可以抱怨累?這是我應該做的。」 「如果我再多花一點時間陪伴,或許爸媽的狀況會好一些……」 「請護理師幫忙是不是代表我不夠盡心?」

當你扛起照顧家人的責任,這些內心的糾結可能反覆浮現。照顧者的內疚感(caregiver guilt)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情緒,特別是在台灣這樣重視家庭責任的文化下,許多職場照顧者在「工作」與「家庭責任」之間被拉扯,時時感受到不安與自責。

這種內疚感不僅讓你喘不過氣,也可能影響你的健康、工作表現,甚至導致更嚴重的情緒困擾。我們該如何調適這種內疚,讓自己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呢?

照顧者內疚感從何而來?

內疚感往往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高標準與社會期待。

1. 認為自己做得不夠

即使已經付出極大的努力,仍覺得自己應該再多做一些,無論是多陪伴一點時間、多查詢醫療資訊,甚至連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發自責。

2. 對負面情緒感到罪惡

照顧家人並不總是充滿愛與溫暖,也會有疲憊、挫折,甚至生氣的時候。但許多照顧者認為自己不該有負面情緒,導致更多的內疚感。

3. 覺得休息是自私的

當你選擇休息、享受自己的時間,甚至只是請一天假,可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逃避責任」,但事實上,適時的喘息是必要的。

4. 無法接受外界的幫助

有些照顧者認為自己應該獨自扛起所有責任,害怕麻煩別人,或覺得別人幫忙的方式不夠「理想」,結果讓自己壓力更大。

如何調適內疚感?

1. 接受「盡力而為」就足夠了

沒有人能成為「完美照顧者」,我們只能盡自己所能,提供最適切的照顧。與其關注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如看看自己每天已經做了多少。

2. 給自己多一點同理

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訴說一樣的困擾,你會怎麼安慰他?換個角度,把這份同理心給自己,提醒自己:你已經做得很好。

3. 練習適時放手,接受幫助

無論是尋求親友的協助、使用長照社會資源,或是公司提供的 EAPs(員工協助方案)提供支援,這些都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能夠走得更長遠。

4. 設定健康的界線

你不可能 24 小時無時無刻都在照顧,即使是至親至愛,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明確界定自己能做的範圍,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

5. 建置自己的支持系統

有些話也許不好意思對家人說,但與其他照顧者交流、參加支持團體,能幫助你釋放壓力,找到情感上的共鳴。

讓自己成為「健康的照顧者」,而非「犧牲的照顧者」

當你能夠適時放下內疚感、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時,你才能成為更穩定、更有力量的照顧者。

Belayer EAPs 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與社會資源協助,幫助職場照顧者平衡工作與家庭,減輕內疚感,維持心理健康。在照顧親人的同時,別忘了照顧自己,因為只有健康的照顧者,才能真正給予最適切的照顧。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