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想避免讓對方感到難受,但過度禮貌的溝通可能會帶來更多傷害。當訊息層層包裹在禮貌中,真實的意圖可能會被掩蓋。儘管坦誠表達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但從長遠來看,它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為什麼主管與員工進行績效改善面談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一位主管要跟員工 A 進行年度績效評估。員工 A 最近幾個月的工作表現不如預期,常常遲交報告,也有幾次未達成公司設下的目標。然而,這位主管擔心直接批評會傷害員工 A 的感受,於是選擇用非常委婉的方式來傳遞意見。
主管說:「A,首先,我想說你今年的工作確實有很多亮點,團隊也都很喜歡和你合作。當然,大家也有看到一些可以進步的空間,比如報告的交付時間和幾個專案的結果也許還可以再稍微提升一些。但總體來說,你的表現是很不錯的,我相信你會在未來做得更好。」
員工 A 聽到主管的這番話後,認為自己整體表現還不錯,只是需要稍微「再提升一些」。由於主管過度包裝了批評,員工 A 沒有意識到實際上他的工作表現已經嚴重影響團隊進度,甚至可能面臨未來的績效警告。他誤以為主管對他的表現相當滿意,因此沒有立即改進工作方式。
主管過度禮貌且不夠直白的改善要求,員工 A 錯誤理解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況,沒有意識到需要改善的迫切性。因此,問題依舊存在,團隊績效沒有提升,最終導致主管對員工的表現更加不滿,甚至可能進一步影響員工的職涯發展。
在我們試圖維持和諧、避免衝突以及避免傷害他人情感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忍不住把真相美化包裝。雖然禮貌通常被視為一種美德,但過度禮貌卻可能模糊溝通的焦點,導致誤解,甚至讓重要的問題無法解決。
不一致的溝通:為何我們會選擇美化包裝我們真實的想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不一致的溝通常導致人們在表達自己或溝通時,選擇過度美化資訊。這種行為看似是為了維持和諧,但實際上,它往往削弱了清晰有效的溝通,並被視為一種防禦機制,源於對衝突和負面情緒的恐懼。
無論是拒絕社交邀約、與同事意見不合,還是表達自身需求,我們都常傾向於美化包裝自己的言辭。然而,這種過度禮貌的溝通並不總是能達到預期效果,而這樣的溝通選擇背後往往反映了以下幾個常見原因:
1. 害怕衝突與維持表面和諧
在許多情境中,害怕衝突和維持表面和諧這兩者往往是相互交織的。由於人們對衝突帶來的情緒壓力感到不安,他們選擇過度禮貌的溝通方式,試圖避免任何可能破壞和諧的局面。這種做法源於對衝突後果的恐懼,無論是職場的緊張氛圍、個人關係中的疏離。然而,當一個人過於專注於維持表面的和諧時,真實的問題往往會被忽視或掩蓋。即便當下看似和諧,但未解決的矛盾和情感終究會累積,最終可能導致更大的衝突或情感的疏離。這種做法反而會讓真正的問題得不到正視,甚至讓雙方的心理邊界變得更加模糊,無法有效解決潛在衝突。
2. 討好他人與自我邊界的退縮
對於一些人來說,強烈的討好他人的需求源自於一種內在的不安全感,害怕被他人拒絕或批評。他們選擇美化包裝,企圖保留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正面形象,但這種過度的討好會導致自我邊界的退縮。他們難以明確表達真正的想法與感受,從而讓自己陷入無法真實表達的困境,長期下來反而可能感到焦慮和壓力。
3. 自我價值感低落與不安感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感到不確定時,過度禮貌的溝通方式可能成為掩蓋這種不安的手段。他們可能擔心自己的觀點不夠有力,或者害怕自己表達的內容會被忽視或否定,因此選擇模糊化語言,避免直接表達需求或意見。這樣的做法反映了對自身價值感的懷疑,認為自己的需求或感受不足以被尊重,從而依賴禮貌來維持與他人的關係。
4. 過度內省與完美主義
某些人過度思考自己的話語和行為,害怕自己表達不夠完美或可能削弱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反覆推敲每個細節,最終導致表達過於含糊,甚至放棄直接表達意見。這種完美主義者的過度內省,看重他人對自己言辭的反應,導致邊界感變得不明確,因為他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感受上,而忽視了自我需求的清晰表達。
過度禮貌的隱藏風險:當善意變成誤解與挫折
雖然禮貌在溝通中確實有其重要價值,但過度的禮貌與不一致的溝通可能會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無論是在微笑中傳遞壞消息,還是在表達不滿的同時不斷感謝對方,這些"美化包裝"的做法可能帶來以下風險:
1. 誤解
當訊息被層層包裹在過度的禮貌之中,真正的意圖或意義往往會被掩蓋。這會導致接收者無法充分理解訊息的嚴重性或緊迫性,進而造成誤解。
2. 問題未能解決
美化包裝的訊息可能導致關鍵問題無法得到適當的處理。如果回饋不夠明確,接受者可能無法意識到變革或改善的必要性,從而延誤了問題的解決。
3. 挫折與怨恨
隨著時間的推移,缺乏清晰的溝通會導致挫折和怨恨的積累,特別是當某一方感到自己的聲音未被聽到或理解時。這種情況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團隊的協作氛圍。
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求一種更真誠和直接的溝通方式將有助於建立健康的溝通與人際關係,並有效解決潛在的問題。
六個實用策略讓你提升溝通效能
雖然單刀直入的溝通可能讓人感到不適,但從長遠來看,這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有益的。友善與坦誠並不衝突,以下是幾個提升溝通效能的實用策略:
事先寫下重點
花幾分鐘思考你想傳達的訊息及其有效的溝通方式。注意那些可能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的語句,例如「我本來不想說…但是…」。提前編輯和修改你的說詞,以確保不會傳遞出混淆的信息。
保持清晰簡潔
清晰是有效溝通的關鍵。力求在傳達訊息時保持簡潔,確保你的意圖不會被誤解。越多的話語可能導致語意模糊和迂迴。
使用具建設性的回饋
在提供回饋時,保持直接且具建設性。說「我需要你多努力一點」並無助於改進,提供具體的例子和解決方案,能使對話更具生產性。例如:「這份報告的數據分析部分不夠詳盡,我建議你再留意XXX 和XXX的部分,這樣會讓整體報告更加完整。」
同理心練習
理解對方的立場,可以用「我知道這個話題可能對你來說是一個挑戰,不過,我認為我們需要坦誠地討論…」作為開場,這樣可以在誠實的同時展現同理。
設定語氣
直接溝通固然重要,但保持溫暖與尊重的語氣能確保你的訊息受到正面接收。避免傳遞不一致的訊息,例如在傳遞壞消息時微笑或在設立界限時用輕鬆的態度對話,切勿將尊重的語氣與輕鬆的狀態混為一談。
鼓勵開放交流
創造一個開放且誠實的溝通環境,鼓勵他人坦率表達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傾聽回饋,並在需要時提供澄清。
雖然我們自然會想顧及他人的感受,但過度禮貌和不一致的溝通有時會帶來更多傷害。透過直接且誠實的互動,我們可以減少誤解,並培養基於信任與清晰的關係。切記,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拋棄禮貌」,而是要在禮貌與坦誠之間找到平衡,確保溝通既有效又能友善。
Belayer EAPs 職場溝通與管理的優化工具
當你經常感受到在員工管理或職場人際互動中的溝通挫折或效果不彰,歡迎聯絡 Belayer EAPs,我們的心理與管理顧問團隊能協助您深入分析情況,提供個別化的解決方法與指引,幫助您促進更有效的溝通與合作,讓您的團隊重回高效運作的軌道。
延伸閱讀:
- 防禦性悲觀主義: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以低期望轉化挑戰為機會
- 打破傾聽障礙:10個方法讓你成為更好的溝通者
- 非暴力溝通(NVC):領導者如何進行有效的困難對話
- 提升員工投入度:7個以心理安全感為基礎的強效管理行為
References:
- theravive: What’s Your Communication Type?
- The Satir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A Workshop Manual
- Psychologytoday: How Overly Polite Communication Leads to Misunderstandings.
- 遠見: 別讓關心變傷害!薩提爾的「一致性溝通」讓親子與愛同行
- 張天安《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如何達到一致性表達?先問「此刻的我是否具有高自我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