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ding Managerial Cognitive Biases

share

解析管理者的認知偏誤:如何避免風險與提升領導力

文章發布日期:

偶爾感到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當我們面臨重大會議、與主管進行個人發展切身相關的面談,或是與同事發生衝突時,都會因為事件與自身重要性而感到不同程度的狀態波動。當人們處於焦慮狀態時,我們往往會陷入偏誤或受限制的思維方式中。這些思維模式創造出一個讓人難以擺脫的負面螺旋,讓我們相信即將降臨的厄運,進一步加劇了我們的無助與恐慌感。

焦慮與壓力就診人數趨勢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揭示,台灣國人因焦慮、壓力就診人數從105年的133萬,持續攀升到111年的156萬人,年增長率達2.47%。其中女性是男性的1.7倍。另一方面,就年齡層需求顯示,35-39歲起開始呈現明顯上升至55-59歲達到頂峰後開始緩降。

這些數字反映出台灣職場工作者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職場環境中,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在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社會,許多人不僅需要應對工作上的挑戰,還需要應對家庭、個人生活等多重壓力。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問題往往被忽視或排在次要位置。

管理者的心理健康與企業風險

然而,我們應該意識到,忽視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對個人和社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在工作場所中,焦慮和壓力可能導致效率下降、工作品質下降,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這不僅影響了個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對企業的永續發展與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特別是對於高階管理者而言,忽視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帶來管理風險。當管理者陷入認知偏誤(扭曲)的陷阱時,他們可能會忽略團隊成員的真實需求和情況,導致團隊合作能力下降、創造力受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人才流失。此外,管理者的認知偏誤對決策品質有高度的影響,導致公司面臨風險或損失。因此,高階管理者應該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問題,並意識到認知偏誤帶來的風險,以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定和永續。

5個常見的管理者認知偏誤與其風險

管理者通常面臨特定情境陷阱時,其高焦慮引發的認知偏誤與不可控感,而這些偏誤思維將導致代價高昂的後果,幾個常見的偏誤情境如下:

1. 慣於災難化:想像最糟糕的結果。

案例:"如果我不時刻監督我的團隊成員,他們就會懈怠、失誤或者效率低下。" 這種思維方式假設了最壞的情況,即如果主管不持續地監督和控制員工,他們就會表現不佳。

風險:這種過度悲觀的看法可能會導致過度的控制和干涉,而忽略了員工的自主性、責任感和能力。這樣的領導風格可能會產生員工的壓力感和不滿,反而影響到團隊的效率和凝聚力。

2. 投射作用:一種心理防衛機制,人們通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情感、慾望或特質歸咎於他人或外部因素,而不是正視自己內在的情感或慾望。

案例:"我在團隊中遇到的問題都是因為我的下屬缺乏能力或者不夠努力。"這種思維方式假設了問題的來源在於團隊成員,而忽略了自身作為領導者可能存在的問題或責任。

風險:這樣的思維模式可能會導致指責和批評,甚至因不當管理引起的職場不法侵害行為,而忽略了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的機會。有效的領導者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決策,並與團隊成員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3. 未來預測:想像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但沒有證據/數據。

案例:"我們的競爭對手會比我們更快地進行創新並進入市場。我們的產品將會過時,客戶將會流失,我們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漸下降,我會因此被開除。"這種預測謬誤常見於資深主管,他們可能根據過去的經驗或競爭對手的行動,進行一種基於想像而非事實的未來預測。

風險:這種方式的思維通常將未來描述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災難,而忽略了可能的機會、創新和應對策略。

4. 黑白思維:僅考慮兩種可能的結果。

案例:"這次我們的新產品要麼大獲成功,要麼徹底失敗。如果它不能立即成為市場的領導者,那麼我們就是完全失敗的。"這種思維方式忽略了中間地帶和可能的多種結果,將情況僅僅分為兩極。

風險:這樣的思考模式往往導致對失敗的恐懼和過度風險規避,同時可能忽略了中間的成功或改進的機會。

5. 過度概括:將一個單一的不良事件或特徵應用於所有類似情況的傾向。

案例:"我們的上一次專案失敗了,所以我們永遠不可能在這個領域成功。"這種思維方式基於單一事件,對整個情況進行了過度概括,忽略了可能的變化、學習和改進的機會。

風險:這樣的思維模式可能會導致過度悲觀和過度風險規避,阻礙了尋找新的機會和解決方案的動能與動機。

在工作場所中,管理者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其中包括焦慮、認知偏誤等議題。這些議題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對企業的永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心理健康問題,並意識到忽視這些問題可能帶來的風險。

高階管理者特別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存在的認知偏誤,並積極尋求方法來克服這些偏誤。Belayer EAPs的主管支援可以為管理者提供專業的支持和指引,幫助管理者識別和處理認知偏誤等議題。通過與專業顧問諮詢,管理者可以發展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提升當代職場的領導力和決策品質,從而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長期穩定和成功。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