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tress and burnout區分壓力和倦怠的方法

share

如何區分是壓力還是職業倦怠?

文章發布日期:

當我在籌備企業研討會或是大型活動專案時,我每週都會經歷一場自我對話:「我是壓力大還是筋疲力盡?」” Am I stressed or am I burning out? ”

不意外的,我們中的許多人經常發現自己感到不知所措和筋疲力盡。在我們周圍,我們看到倦怠的事件,包括名人、企業高管、醫療專業人員、教師等等。 我相信你不需要特別留意,就能在你認識的人中發現,他們正在經歷倦怠,或者你自己本身,可能也正感到筋疲力盡或倦怠自己。

壓力 VS. 倦怠

壓力與倦怠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還是具有不同含義的不同經驗?了解壓力和倦怠之間的差異有助於對你的整體健康有更深入的理解,並知道你需要採取哪些行動。

壓力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候經歷。這是你的身體對外部壓力或需求的自然反應。壓力可能來自多種來源,例如工作截止日期、財務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或健康問題。雖然這樣的感受可能是痛苦讓人困擾,但壓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動力,推動你實現你的目標和挑戰。然而,壓力反應只是為短期刺激而設計的,而不是設計為一直打開。壓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每天管理壓力的機制,以免它發展為慢性壓力和潛在的倦怠。

相反地,倦怠是一種慢性身體、情感和精神疲憊的狀態。它通常是由於長期暴露於過度壓力或不知所措和得不到支持的感覺引起的。倦怠通常與工作相關情況有關,尤其是那些責任感高且工作時間長的情況。它也可能出現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例如照顧或人際關係。與壓力不同,即使在假期或遠離觸發因素一段時間後,倦怠也不會消失。

關鍵區別在強度和持續時間

壓力和倦怠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它們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壓力通常以暫時的壓力感為特徵,伴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礙等癥狀。它可以通過採用健康的自我保健實踐來管理,例如運動、健康營養、放鬆技巧和尋求社會支援。當你感到壓力並做一些事情來管理它時,你可以通過一些充分的休息和更新來更新你的能量,並再次感覺更好。

相比之下,倦怠的特徵是持續的情緒和身體疲憊感,無論你休息多少,即使在做簡單的任務時,你仍然會感到筋疲力盡並且執行困難,自我效能感低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研究皆指出,長期壓力得不到管理最終會導致倦怠。沒有足夠恢復或支持的情況下長期暴露於壓力源會使我們超出極限,導致身體、情感和精神資源的枯竭。認識到身體的警示訊號並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壓力對於防止倦怠佔據主導地位至關重要。

防止倦怠的三個技巧

設定明確的界限 Set Clear Boundaries

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建立明確的界限對於防止倦怠尤其關鍵。定義特定的工作時間並儘可能維持,避免在這些指定時間之外查看工作郵件或從事與工作相關的任務。此外,當你感到不知所措或額外的責任會損害你的平衡時,學會說「不」。設定明確的界限可以讓你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防止過度的壓力積累。週末的全天放鬆,或即使是短暫的休息,也有利於管理壓力和補充能量。

定期進行自我關照 Regular self-care

無論你是感到壓力還是精疲力竭,定期進行自我關照對你的健康和福祉都是一大增強。抽出時間進行有助於你放鬆和充電的活動,例如健身鍛煉、戶外踏青、冥想、與親人共度時光或追求你的愛好。優先考慮你的自我保健作為你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看作是一種奢侈或只有在你有空閒時間時才要做的事情。請記住,照顧好自己不是自私的,而是維持心理、情感和身體健康所必需的行動。

尋求支持並坦誠溝通 Seek Support and Communicate Openly

當你處在不適的狀態時,不要猶豫,尋求支援,並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家人或同事坦誠地表達你的感受。分享你的擔憂、挑戰和挫折可以提供情緒上的緩解。向主管或EAP專業人士尋求支持,他們可以在應對壓力的情況下提供建議和支援。記住,你不必獨自面對倦怠,尋求幫助是力量的象徵,而不是軟弱表現。

管理壓力和防止倦怠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重要的是要記住,管理壓力和防止倦怠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自我覺察和持續的努力。定期重新評估你的工作量和優先事項,以確保它們與你的健康情況保持一致。傾聽自己的身心,並在必要時積極主動地進行調整或尋求支持。通過實施這些簡單的技巧並注意自己的需求,你可以顯著降低日常壓力發展為倦怠的風險,並可以保持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

延伸閱讀:解決工作場所焦慮:6大預防和支持策略

Explore more

  •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8個科學實證的自我練習,重啟你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Resilience)並非超人專利,也不是「天生就…

  •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我覺得被挑戰了,所以不安全?」破解六大心理安全感迷思

    近年來,「心理安全感」成為不少企業與人資圈關注的關鍵字。不少…

  •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工作悶到不想動?試試這五種方法找回你的原動力

    在職場打拼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覺得每天的工作好像就是「做…

error: 這是保護的內容